欧美在线不卡视频-欧美在线观看www-欧美在线观看黄色-欧美在线观看免费一区视频-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噜噜-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行業資訊·政策法規

【行業資訊】農業農村部對有關鄉村產業發展、畜禽種業競爭力提升、“新農人”培育等建議的答復 發布時間:2021-08-16

轉載自:生態農業戰略部


對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第5058號建議的答復摘要 

一、關于科學編制各級現代鄉村產業體系規劃  

鄉村振興,關鍵是產業要振興。近年來,農業農村部高度重視鄉村產業發展,把產業振興擺在突出位置,加強系統謀劃,在遵循鄉村產業發展規律的基礎上科學編制規劃,著力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2020年,印發《全國鄉村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年)》,明確鄉村產業發展的目標任務、結構布局、政策措施。同時,通過會議部署和監測調度,督促指導各地農業農村部門高起點、高標準、高水平編制“十四五”鄉村產業發展規劃。目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正在編制“十四五”鄉村產業發展規劃。2021年,印發《關于加快農業全產業鏈培育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打造一批創新能力強、產業鏈條全、綠色底色足、安全可控制、聯農帶農緊的農業全產業鏈,為鄉村全面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支撐。 

二、關于強化農村公共產品體系對鄉村產業發展的支撐  

近年來,農業農村部會同有關部門不斷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著力縮小城鄉公共服務水平差距,持續改善鄉村產業發展環境。

一是大力支持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會同有關部門印發《關于擴大農業農村有效投資加快補上“三農”領域突出短板的意見》,指導各地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鄉鎮污水、農村供水等11個農業農村重點領域補短板重大工程項目建設。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組織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整縣推進項目,2020年落實中央預算內投資30億元,重點推進中西部地區(包括東北地區、河北省、海南省)157個項目縣開展垃圾污水治理等基礎設施建設。聯合財政部組織實施農村廁所革命整村推進獎補政策,計劃用5年左右時間,以獎補方式引導和推動有條件的農村普及衛生廁所,2020年安排資金74億元,在獎補資金分配中對中西部貧困地區予以傾斜支持。

二是推進鄉村清潔能源建設。2019年,聯合有關部門印發《關于促進生物天然氣產業化發展的指導意見》,推動構建就地收集原料、就地加工轉化、就近消費利用的分布式清潔燃氣生產消費體系。目前,我國生物質發電并網裝機2369萬千瓦,生物天然氣產能約1.3億立方米/年,生物質成型燃料年利用規模約1800萬噸,生物質液體燃料年利用規模約400萬噸。

三是推動數字鄉村建設。將智慧農業建設納入“十四五”國家信息化規劃、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規劃。自2017年起,累計安排中央投資26億元,組織實施數字農業建設試點項目,圍繞國家數字農業大數據平臺和數字農業試點縣等累計建設100個項目,示范帶動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大田種植、設施園藝、畜禽養殖、水產養殖等領域的應用。

三、關于以科技賦能引領現代鄉村產業 

近年來,我部會同有關部門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加快推進農業科技進步和成果轉化應用,為促進鄉村產業振興提供堅實的科技支撐。

一是完善產學研用機制。著力推進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建設,先后建立了優質奶業、棉花產業、東北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漁業裝備等90多個聯盟,認定聯盟51個,樹立20個標桿聯盟。不斷提升國家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推動322個高水平科研團隊、298家高科技企業入駐南京、太谷、成都、廣州、武漢等5個科創中心,基本形成了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緊密結合、上中下游有機銜接的協同協作格局。

二是促進產創融合。科技部積極推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和農業科技園區等建設工作,截至目前已建設楊凌、黃河三角洲等4家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及295家國家農業科技園區,促進農業產創融合、科企融合。

三是加快成果推廣轉化。我部建設全國農業科技成果轉移服務中心,組建成果評價專家庫,制訂交易規則,打造集展示、推介和交易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服務平臺。自2016年起,啟動“中國農技推廣”信息化平臺建設,通過手機APP、互聯網平臺和微信公眾號等多種方式,吸引企業、科研院所、專業合作社專家進入平臺提供多樣化、個性化技術服務,推動實現科研專家、農技人員、農民的互聯互通。2017年,我部聯合教育部印發《關于深入推進高等院校和農業科研單位開展技術推廣服務的意見》,為農業科技人員投身“三農”工作主戰場,強化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提供政策支持。

四、關于優化財政對鄉村產業發展的支撐 

近年來,農業農村部會同財政部等部門持續加大財政支持力度,擴大項目覆蓋廣度,為鄉村產業發展提供資金保障。

一是持續開展鄉村產業融合發展項目建設。自2017年以來,累計安排中央財政資金337.54億元,支持建設100個優勢特色產業集群、200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1109個農業產業強鎮,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打造富有特色、規模適中、帶動力強的鄉村產業梯次推進的發展格局。

二是不斷加大對農業科技創新扶持力度。通過財政科技計劃、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專項資金支持農業科研創新,加大基本運行經費、基本科研業務經費等對農業領域中央科研院所、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支持。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重點支持北京大北農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優質農業科技企業和南京國家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示范園等一系列農業科技創新平臺及項目。2018年以來,累計投放農業科技貸款462.11億元。

三是加快引導社會資本投入。會同國家鄉村振興局印發《社會資本投資農業農村指引(2021年)》,提出創新投入方式、打造合作平臺、營造良好環境的具體措施。同時,會同中央農辦等部門研究制定擴大農業農村有效投資的意見,指導各地細化政策,強化對社會資本的服務和支持。                               

五、關于提升金融服務鄉村產業的能力  

近年來,農業農村部會同有關部門持續優化鄉村產業金融服務,創新工作方式,為發展鄉村產業暢通金融渠道。

一是深化農村金融體制改革。協調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保監會等出臺支農專項再貸款、生豬貸款貼息、降低擔保費率等政策措施。中國人民銀行通過實施差別化存款準備金率、普惠金融定向降準等政策措施,引導銀行金融機構增加涉農投放,同時有序推進農村信用社改革發展,截至目前,25個省(區)已成立省聯社。中國建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等均成立鄉村振興金融部,對口服務鄉村振興。中央財政積極落實支持農村金融組織體系建設,2013―2020年,累計撥付農村金融機構定向費用補貼166.9億元,支持超過3000家(次)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和西部基礎金融服務薄弱地區金融機構(網點)。

二是創新金融產品。中國人民銀行拓寬農村抵質押物范圍,牽頭開展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和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試點,引導金融機構創新開展廠房和大型農機具抵押等信貸業務。創設普惠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支持計劃,鼓勵金融機構對符合條件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積極發放農戶小額信用貸款、普惠小微信用貸款等,2020年至2021年3月,全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累計發放普惠小微信用貸款5.3萬億元。大力發展農村數字普惠金融,不斷完善農戶信息檔案,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共為1.88億戶農戶建立信用檔案,其中開展信用評定的農戶達1.28億戶。

三是改進農業信擔機制。2020年,我部會同有關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全國農業信貸擔保工作的通知》,積極推動全國農業信貸擔保體系發展。中國農業銀行出臺《種業行業信貸政策》,加大對種子行業的信貸支持力度。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推出“呂梁模式”,由地方政府建立產業扶貧貸款風險補償共管基金,撬動農發行5―10倍信貸資金投入。截至2020年末,“呂梁模式”已在山西等14省“落地”,建立29支基金,到位資金21.68億元。四是擴大特色農產品保險試點范圍。協調財政部將中央財政對地方優勢特色農產品保險試點支持范圍從10個省份擴大到20個省份,將每省保險標的或保險產品從2個增加到3個,加大對特色農業發展的保險支持。

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創新工作思路,加強工作協調和政策協同,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推進鄉村產業發展,以產業振興助力鄉村全面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                           

對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第3548號建議的答復摘要

一、關于完善相關法規、頂層設計和加快畜禽種業政策創設

近年來,我部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加快推動畜禽種業發展,取得一定成效。2018年機構改革,我部組建種業管理司,統籌農作物和畜禽種業管理,將種業放到更重要位置來抓,有力推動了畜禽種業發展。

一是加強法律法規建設。目前,畜禽種業方面共有相關法律法規及配套規章13部,為推進畜禽種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法律保障。2020年上半年,全國人大啟動《畜牧法》修訂工作,突出種畜禽發展振興,同時擬加強畜禽遺傳資源分級分類保護、支持鼓勵基礎研究、加大畜禽遺傳資源保種場和基因庫建設等。

二是加大政策資金支持力度。研究編制“十四五”現代種業提升工程規劃,加大畜禽種業投資和政策性保險支持力度。

三是強化畜禽遺傳資源保護等基礎工作。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的意見》(國辦發〔2019〕56號)。在各級各有關部門的共同努力下,畜禽種質資源保護工作取得積極進展。目前,已形成199個國家級畜禽保種場、保護區、基因庫與458個省級保種場(區、庫)相銜接的畜禽種質資源保護體系。今年,我部啟動了第三次全國畜禽遺傳資源普查,開展搶救性收集保存,力爭用3年時間實現應收盡收、應保盡保,為提升種業自主創新能力奠定種質基礎。

下一步,我部將會同科技部、財政部等有關部門,進一步加大對畜禽種業的支持力度,配合有關單位加快推動《畜牧法》修訂,深入實施新一輪畜禽遺傳改良計劃,搞好第三次全國畜禽遺傳資源普查,推進畜禽遺傳資源精準鑒定,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突破性品種,確保畜禽核心種源自主可控。 

二、關于加快推進畜禽遺傳改良計劃實施和大力弘揚工匠精神

今年4月23日,我部發布新一輪畜禽遺傳改良計劃,實施期限從2021年到2035年,內容涵蓋生豬、奶牛、肉牛、羊、馬、驢等家畜品種,蛋雞、肉雞、水禽等家禽品種,以及蜜蜂、蠶等。力爭用10—15年的時間,建成比較完善的商業化育種體系,顯著提升種畜禽生產性能和品質水平。下一步,將重點抓好以下工作,確保畜禽遺傳改良計劃順利實施。

一是抓好組織協調推動。我部成立領導小組,分管部領導任組長,下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同時,建立健全動態調整和跟蹤評估機制,及時查漏補缺,努力實現預期目標。

二是抓好主體作用發揮。有效整合科研資源,推進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增強市場主體資源要素配置效率和競爭力,打造畜禽種業領軍企業。

三是抓好政策支持跟進。優先支持國家畜禽核心育種場,提升基礎設施裝備水平。今年起中央財政新安排專項經費,穩定支持開展種畜禽生產性能測定。

三、關于加快構建畜禽聯合育種技術平臺

我部于2019年啟動國家畜禽良種聯合攻關,組建了優質瘦肉型豬選育等7個聯合攻關組,取得良好成效。下一步,我部將組織各攻關組扎實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良種攻關決策部署,完善聯合攻關機制,鼓勵成立多種形式聯合育種組織或攻關聯合體,合力提升攻關能力水平;支持牽頭企業統籌各類要素和資源加大攻關投入,整合相關項目優先支持聯合攻關;鼓勵攻關組牽頭企業所在省份強化支持,形成工作合力,加快提升我國畜禽育種能力水平。

對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第10186號建議的答復摘要

一、關于推進引才留才入農,探索“新農人”培育體系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2021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強調要大力培養本土人才,引導城市人才下鄉,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農業農村部會同有關部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部署要求,堅持培育和引進相結合,持續加大農業農村人才培養力度,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人才支撐。

一方面,培育本土人才。2020年,農業農村部聯合財政部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育計劃,重點對種糧大戶、家庭農場主、農民合作社帶頭人等開展農業生產技術和管理能力培訓。聯合教育部啟動實施百萬高素質農民學歷提升計劃,印發《關于加強農科教結合實施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2.0的意見》《關于推進高等農林教育綜合改革的若干意見》,引導綜合性高校增設涉農學科專業,支持高等農林院校多途徑建設農科教合作平臺,加快推進復合應用型農林人才培養。

另一方面,強化引才引智。2016年,我部印發《關于深化農業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意見》,明確要建立與科技評價相配套的薪酬體系,鼓勵涉農企業通過股權、期權、分紅等激勵方式,調動科研人員創新積極性,支持和引導涉農科研人員下鄉參與現代農業發展。2021年,開展全國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共建工作,選擇部分糧食大縣,組織專家團隊、涉農科技型企業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立穩定對接機制,協同打造集試驗、推廣、培訓于一體的科技展示基地、人才實訓基地,推進政企產學研融合。

下一步,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繼續加大高素質農民培育力度,鼓勵科研人才下鄉,為推動農業科技創新和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撐。

二、關于調整糧食補貼政策,保障糧農收益

近年來,農業農村部會同財政部不斷加大投入,完善糧食補貼政策,提高補貼的精準性,讓農民有賬算、有錢賺。

一方面,提高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精準性。為提高補貼的針對性精準性,2021年,財政部、農業農村部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將補貼主要用于支持耕地質量提升和糧食適度規模經營,鼓勵地方探索補貼發放與耕地地力保護行為相掛鉤的有效機制。同時,農業農村部建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息直報系統,通過主體直連、信息直報、服務直通、共享共用,為新型經營主體全方位、點對點對接信貸、保險、培訓等服務,確保經營主體直接受益。

另一方面,加強糧食主產區農業保險支持。2018年起,財政部、農業農村部在部分糧食主產省開展玉米、水稻、小麥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試點,推動農業保險保障水平覆蓋全部農業生產成本。

下一步,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繼續加大對糧食生產支持力度,進一步調整完善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擴大三大糧食作物完成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試點范圍,提高種糧基本收益,提高主產區重農抓糧和農民務農種糧積極性。

三、關于提升中國糧食品牌競爭力

近年來,農業農村部會同有關部門持續推進糧食區域品牌創建,強化宣傳推介,提高糧食質量效益和競爭力。

一是實施農業生產“三品一標”提升行動。2021年,農業農村部印發《農業生產“三品一標”提升行動實施方案》,推進品種培優、品種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建設,增加強筋弱筋優質小麥、高蛋白高油玉米、優質粳稻秈稻、高油高蛋白大豆供給,打造一批有影響力的糧油知名品牌。

二是健全品牌創建制度。2017年我部啟動“農業品牌推進年”工作,2018年印發《關于加快推進品牌強農的意見》,2019年建立中國農業品牌目錄制度,支持糧食品牌創建。國家發展改革委將糧油商標品牌發展工作作為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的內容,引導各地加強糧油商標品牌建設。

三是強化品牌推介。近年來,農業農村部依托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等國內知名農業展會,舉辦“稻花香里說豐年”市縣長推介、“鄉人鄉味”農民推介等一系列高端品牌活動,發布了“中國十大大米區域公共品牌”“中國十大好吃米飯”,重點宣傳推介了“五常大米”“延津小麥”“九三糧油”等知名糧油品牌,提升品牌影響力。

下一步,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扎實推進農業生產“三品一標”提升行動,積極支持各地開展糧食品牌創建,塑強一批糧食產業主體,加快培育一批糧食領域國際知名品牌,帶動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協同發展。


<<上一篇 下一篇>>
>更多